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部门动态

节水、净境、植绿!红崖子水资源保护利用所筑牢灌区生态屏障

来源:高台县水务局 作者:万宝 发布时间:2025-11-28 10∶20
字体:【 打印

高台县红崖子水资源保护利用所以守护灌区生态环境为核心,多措并举推进水资源节约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,为灌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。

强化水资源节约,拧紧“生态水龙头”。聚焦农业灌溉这一用水关键环节,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。通过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,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,重点培育紫花草、制种花卉、蔬菜等低耗水作物,1.76万亩作物田宛如一片“节水绿洲”,在减少用水的同时焕发勃勃生机。同时,根据作物生长需求、土壤墒情动态优化灌溉计划,实现按需精准配水,让每一滴水都用在“刀刃”上。在灌区内积极推广管灌、滴灌等节水技术,0.56万亩耕地如同穿上“节水外衣”,通过科学调控灌溉水量,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。今年以来,灌区农业灌溉节约水资源超181万立方米,为生态用水储备了“源头活水”。

开展水环境治理,擦亮“灌区底色”。针对灌区河道、渠道存在的淤积、杂草丛生等问题,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清淤疏浚专项行动,全面清理渠道内的枯枝、垃圾及淤泥,保障水体流通顺畅,提升渠道自净能力。依托智慧水务平台,视频监控如同24小时在岗的“哨兵”,对水库、河道、渠道周边环境实施全方位、常态化监管,坚决杜绝乱占、乱采、乱堆、乱建“四乱”问题发生。目前,灌区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在100%,一汪清水如同温润的“生态乳汁”,为周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平衡筑牢坚实基础。

推进生态修复,构建“绿色生态圈”。结合灌区实际,积极推进生态绿化工程,在水库、渠道周边种植适宜本地生长的乔木、灌木等植物。这些绿植就像一道道“绿色屏障”,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,还像天然的“空气调节器”,改善了局部小气候。持续发力生态水源工程建设,和平、光明等6个村的简易蓄水池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,宛如散落在灌区的“小水库”,为生态补水提供有力支撑,如今,灌区沿线绿意盎然,生态环境显著提升,一幅“渠畅水清、岸绿景美”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,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坚实水利力量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